当大模型普惠平权的风潮席卷千行万业,AI这盘大棋也逐渐进入更“烧脑”的中局阶段。此刻,最让人纠结的难题就是如何破解“数据劫”,进而走出无效循环的困境,找到画龙点睛的“气口”。
在大模型训练与推理过程中,数据的体量和质量堪称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负手”。特别是在互联网数据接近枯竭、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度有限的背景下,行业客户私有数据的采集、存储与管理变得愈发重要,将直接影响AI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进程。
根据知名研究机构IDC咨询发布的报告,未来95%的大中型企业将基于专属数据主导行业大模型的落地,涵盖银行风控数据、车企自动驾驶数据、医疗PACS数据等领域。但目前的进展并不乐观,企业数据资产中仅35%符合AI训练标准,来自非结构化数据的压力更是与日俱增,弥合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可谓迫在眉睫。
显而易见,面对AI棋局中变数频仍的“数据劫”,推动存储产品不断升级,构建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解决方案,才是化危为机的必由之路。在近日上海举办的联想TechWorld’25大会上,作为领先的智能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和服务供应商,联想凌拓重磅推出Lenovo ThinkSystem DM 系列、Lenovo ThinkSystem DG 系列、Lenovo ThinkSystem DE 系列、联想问天DXN分布式存储系列等全新存储组合,为AI、HPC、大数据分析以及各种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应用场景提供高性能、高可靠且可扩展的解决方案,探索出一条以数据驱动创新的突围路径。
笔者认为,联想凌拓并非单点突破,而是采用“快手”、本手与妙手相结合的招式,在纷繁复杂的AI棋局中占得先机,其多管齐下、着眼于长远的行棋思路值得借鉴。
“快手”:挖掘客户深层次需求,实现产品快速更新迭代
在信息化与数字化引领IT基础设施演进的时期,存储架构及相关产品的进化速度比较平稳,以年为计的更新节奏即可满足市场需求;而到了以AI为引擎的智能化阶段,存储和数据管理明显按下了快进键,“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效应日益凸显。
从2024年下半年起,联想凌拓大幅加快了存储产品迭代的速度,全线产品性能显著提升,功能亦更趋完善。针对传统存储方案在性能弹性、跨云协同以及总体拥有成本等方面面临的挑战,联想凌拓以更灵活的架构、更强大的数据保护和更高的扩展能力化解难题,为企业打造跨边缘到核心云的统一数据基座。
此次推出的多款存储新品即充分体现了联想凌拓抢占市场制高点的信心与决心:新一代Lenovo ThinkSystem DM系列以全闪与混合闪存配置为核心,覆盖金融、互联网、制造业及中小企业等应用场景,契合客户对性能与效率的双重诉求;Lenovo ThinkSystem DG系列则以全闪应对数据密集型负载,专为科研、传媒娱乐等对大带宽与低延迟要求极高的场景打造,可满足快速访问与高吞吐需求;升级后的Lenovo ThinkSystem DE系列大幅增加控制器IO接口数量,支持多种连接协议并切换至全新CPU平台,可灵活适配 HPC/AI模型分析、企业级数据库和视频监控等多元场景。
(联想凌拓首席执行官 杨旭)
联想凌拓首席执行官杨旭表示,“这些新品仅是冰山一角,后续几个月还将推出更多升级。”事实上,联想凌拓已建立起促进产品快速迭代的一整套支撑体系:在核心研发团队内部形成“前线-后台”双向协作机制,专门设立一个“小分队”参与项目部署与调试,做到第一时间基于客户反馈迅速优化产品;与此同时,还引入AI工具自动化完成重复性的简单任务,让研发人员能集中精力攻坚克难。
尤值一提的是,对于行业客户提出的定制化需求,联想凌拓并不满足于一次性交付,而是将定制过程视为产品打磨的契机——在深度嵌入客户场景的基础上,提炼出可复用的功能,将其反哺到基础产品线中。这种做法既满足了单个客户的特殊需求,也有助于不断丰富和完善通用产品能力,加速整个产品矩阵的全面进化。
“本手”:驱动品牌更上层楼,打造全链条国产化生态
如果说加快存储产品更新迭代有利于为行业数智化转型保驾护航,让客户尽早享受到AI时代的红利,那么打造存储与数据管理的全链条国产化生态,则是应对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最优解,施展固元筑基的“本手”方能行稳致远。
过去十年,“国产化”的外延和内涵不断演进,由早期的“贴标签”、局限于制造环节到构建涉及CPU、内存、SSD以及软件的全产业链,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径愈发清晰。曾经扮演配角的存储也逐步成为国产化的“弄潮儿”,市场呼唤能指引破局方向的先行者。
站在NetApp和联想两个巨人肩膀之上的联想凌拓,深谙精耕本土市场的重要性,顺应国产化新趋势完成品牌与战略升级正当其时。在联想TechWorld’25大会上,首度亮相的联想问天DXN分布式存储系列产品即释放出开疆扩土的强烈信号。其中,DXN9000 系列和DXN5000系列基于MagnaScale Ultra存储软件技术,适用于AI训练、气象模拟、基因测序、医疗病理、工业质检等场景,并依托全新的软件设计与本土化服务,为企业构建跨云协同与弹性扩展的数据底座,树立起自主创新的新标杆。
(联想凌拓产品管理与营销高级总监 林佑声)
从某种意义上讲,“联想问天”能担纲国产化品牌的开路先锋,离不开“一横五纵” 架构的鼎力支持支撑和持续多年的资源积累。联想凌拓产品管理与营销高级总监林佑声认为,在本地研发、自主可控、供应链和服务等方面,联想凌拓已具备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实力,此刻推出“联想问天”有助于达成品牌一致性和解决方案一体化的目标,确保在存储、自主软件与本地化组件上建立清晰、深入的客户认知。
当然,新型国产化的道路并不平坦,从产品开发,到建立可控的本地供应链,再到加强本地化服务体系,都需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杨旭表示,联想凌拓将在产品体系、生态对接以及供应链管理上持续投入大量资源,借助整个链条的优化为客户提供长期、稳定的保障,使“联想问天”与其他子品牌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
“妙手”:达成AI场景端到端覆盖,彰显存储与数据管理的核心价值
有了“快手”和“本手”的加持,存储与数据管理的跃迁不再遥不可及,但要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新时代扮演主角,开辟前所未有的新航道,还应巧施“妙手”,为AI存储“正名”。
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人们谈论的“AI存储”大多局限于服务器内部的硬盘,而对数据的质量、安全性和调用效率关注甚少,这意味着彼时的存储尚未真正参与AI工作流。伴随普惠大模型在各个行业加速渗透,数据管理在AI全流程中的作用再也“藏不住了”——从数据采集、存储到模型训练和推理,再到归档与合规,越来越多的客户期待覆盖端到端的完整解决方案。
联想凌拓推出的AIPod 2025训推一体解决方案,真正诠释了“AI存储”应有的模样。通过“AI采-训-推-归”一体化数据管理,AIPod 2025为AI工作负载带来更高效、灵活的支撑,在一站式交付计算与存储资源、自动化完成模型部署、预置丰富组件和多元能力、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构建主动式数据安全等维度取得全面突破,与市面上“算力+存储”简单堆叠的一体机拉开“断代式”差距。
产品和解决方案升级只是AI存储登堂入室的起点,联手生态伙伴解决行业客户AI落地的根本性问题,才是更具价值的举措。据杨旭透露:联想凌拓与合作伙伴的架构师团队,会在客户最早探讨AI战略时即介入,联合制定从数据规划到算力部署的整体方案,帮助客户在“场景-数据-算力”三者合一的过程中,实现可落地的行业AI应用。
放眼未来,AI这盘大棋还处于落子布局的初期,存储与数据管理的演进不存在天花板。林佑声认为,“场景化专用”与“智能化协同”是最值得投入的方向,针对不同行业关键环节推出轻量化、端到端解决方案,并借助存储、算力和网络的深度融合实现动态资源调度与自适应优化,将驱动新一轮的高增长。联想凌拓已先手入局,更精彩的博弈还在后面。